作為一名基層員工,我深知崗位雖平凡,但責任不平凡。今天,我想從我的日常工作出發,談談如何在點滴中踐行這九個字的深刻內涵。
一、強作風:以嚴謹細致筑牢責任根基
作風是行動的底色,是態度的體現。在雪花鹽黨支部黨建臺賬管理工作中,我深刻體會到“強作風”的重要性。黨建臺賬不僅是支部工作的記錄,更是組織生活的“晴雨表”。每一份材料、每一次會議記錄,我都堅持做到“三查三對”:查內容是否完整、查數據是否準確、查邏輯是否清晰;對標準、對流程、對規范。在車間物料領用和編織袋管理中,“強作風”同樣貫穿始終。面對繁雜的領用登記,我始終堅持“一物一單、一事一清”,確保賬實相符。我深知,只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,才能為車間的高效運轉保駕護航。
二、守規矩:以規范管理護航安全生產
規矩是企業運行的基石,是安全的生命線。在加工鹽車間生產臺賬管理中,我始終將“守規矩”視為不可逾越的紅線。生產臺賬記錄著每一批鹽的工藝參數、質量數據和操作細節,稍有疏漏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。為此,我嚴格遵循“三不原則”:不簡化流程、不跳過環節、不模糊記錄。物料領用管理中,我同樣注重規范化。例如,車間編織袋的領用涉及成本核算,“領用-回收-盤點”閉環流程,將損耗率降低了5%。這些實踐讓我明白:規矩不是束縛,而是智慧的沉淀;守規矩的本質,是用科學的制度為企業降本增效。
三、重落實:以實干擔當書寫奮斗篇章
落實是作風的試金石,是規矩的落腳點。作為車間通訊報道員,我始終將“重落實”融入筆尖。通訊報道不僅是信息的傳遞,更是凝聚人心的紐帶。我堅持“三貼近”原則:貼近生產一線、貼近員工心聲、貼近公司戰略。通過挖掘車間創新案例、宣傳先進人物,激發團隊的自豪感與干勁。
強作風、守規矩、重落實,這九個字不僅是本次演講的主題,更是金橋制鹽人代代傳承的精神基因。作為一名基層員工,我愿以“螺絲釘”的姿態,在黨建臺賬的方寸之間強作風,在物料領用的細節之中守規矩,在通訊報道的字里行間重落實。我堅信,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立足崗位、躬身踐行,金橋制鹽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!(伏勝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