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性融資擔保具有“增信、分險、中介”功能,是破解小微企業、“三農”等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手段。
財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近日印發《政府性融資擔保發展管理辦法》(以下簡稱《辦法》),強調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準公共定位,要求以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為主業,聚焦服務小微企業、“三農”等普惠領域經營主體,明確與商業化融資擔保形成差異化分工。同時,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,細化完善配套制度,綜合運用資金扶持、信息共享、差異監管等多種方式,為機構可持續經營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有力保障。
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,《辦法》以“準公共定位”為基礎,從經營要求、政策支持、績效考核、監管管理等維度,強化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小支農的激勵約束,激發其服務小微企業和“三農”的內生動力。
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曾圣鈞表示,此次出臺《辦法》,旨在構建一個更加規范、高效、可持續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,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、“三農” 等經營主體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構建更加規范、高效、可持續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
2017年,國務院出臺《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》,提出國家推動建立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。2018年,國務院批復設立國家融資擔?;穑笾С终匀谫Y擔保機構發展壯大,引導扶持小微企業和“三農”主體發展。2019年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指導意見,明確建立“國家融資擔?;稹〖壴贀!爟热趽鷻C構”三層組織架構,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發展由此步入新階段。
《金融時報》記者從財政部獲悉,近年來,財政部圍繞資本補充、風險補償、稅收優惠、績效評價、降費獎補等方面出臺了系列配套政策,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小微企業、“三農”融資增信取得了積極成效。
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,2024年,國家融資擔?;鸷献鳂I務規模1.41萬億元,同比增長7.7%,累計合作業務規模超5.5萬億元,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%以下,支持的經營主體綜合融資成本降至5%以下。通過銀行與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按照2:8原則承擔貸款風險,引導銀行加大支小支農貸款投放,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。
快速發展過程中,多地探索出了新辦法、新路子,但個別機構也暴露了發展定位模糊、銀擔合作門檻高、可持續經營困難等問題?!案鞣蕉计惹邢M嘘P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引導,細化完善配套機制,出臺更具操作性的指引,為政府性融資擔保高質量發展指明前進方向。”該負責人說。
曾圣鈞表示,個別機構定位不清晰,偏離主業盲目擴大業務范圍;風險防控能力不足,面臨較大的代償風險;績效考核機制不完善,難以充分發揮政策功能等。出臺《辦法》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進一步規范和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展,構建一個更加規范、高效、可持續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。
明確準公共定位 規范經營行為
《辦法》突出主責主業,要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應當堅持以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為主業,聚焦重點對象和薄弱領域,重點為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和“三農”主體等提供融資擔保服務。支小支農擔保金額占全部擔保金額的比例原則上不得低于80%,其中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占比原則上不得低于50%。
同時,劃清業務紅線?!掇k法》提出,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不得偏離主業盲目擴大業務范圍,不得為政府債券發行提供擔保,不能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增信,不能向非融資擔保機構投資,引導個別偏離主業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回歸本源。
值得一提的是,為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支小支農,《辦法》進一步強化績效考核。上述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,《辦法》明確財政部門負責開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績效評價工作,降低或取消盈利要求,重點考核支小支農業務規模、服務質量、風險管控等情況,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重心從追求利潤及規模轉向深耕普惠領域。同時有關部門完善盡職免責機制,破解基層員工貸款風險責任與公共政策目標間的決策困境,減少支小支農后顧之憂。
加大支持力度 促進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可持續發展
《辦法》以“準公共定位”為基礎,從經營要求、政策支持、績效考核、監管管理等維度,強化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小支農的激勵約束,激發服務小微企業和“三農”的內生動力。
前述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為打破長期以來“政策性業務”與“市場化運營”矛盾,《辦法》不僅對政府性融資擔保聚焦支小支農主業、依法合規經營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,更是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,細化完善配套制度,綜合運用資金扶持、信息共享、差異監管等多種方式。
值得關注的是,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客戶群體主要是金融機構“不敢貸、不愿貸”的小微企業和“三農”等經營主體,具有高風險、低收益特點,僅靠自身經營較難實現保本微利。為此,在資金扶持方面,《辦法》指出,在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前提下,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可通過資本金補充、風險補償、擔保費補貼、業務獎補等方式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給予支持,助力政府性融資擔保增強資本實力、擴大業務規模和提高風險抵御能力,實現可持續健康經營。
為緩解小微企業與銀行和擔保機構信息不對稱問題,《辦法》提出,財政部依托國家融資擔?;鸫罱ㄈ珖匀谫Y擔保業務管理服務平臺;中國人民銀行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支持融資擔保機構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、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;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建立政府、銀行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等多方合作機制,開放共享涉企、涉農信用信息。
此外,在差異監管方面,《辦法》明確,地方金融管理機構根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經營區域、業務范圍、風險狀況等情況,實施差異化分類監管,建立健全監管評級和信息共享機制。
突出就業優先 促進穩崗擴崗
政府性融資擔??蛻羧后w主要是小微企業,而小微企業又是拉動就業的主力軍。前述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,以國家融資擔?;馂槔?,據測算,國家融資擔?;鹈繐YJ款1億元,可服務企業穩定就業約900人,自開業以來已累計服務就業人數超過4700萬人次。
財政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4年,國家融資擔?;鹪贀I務規模達到1.41萬億元,同比增長7.6%,其中絕大部分用于支持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,涵蓋輕工紡織、住宿餐飲、郵政倉儲、批發零售、建筑等多個行業,對應的就業群體約1200萬人。
為突出就業優先導向,《辦法》要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應當積極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、勞動密集型的小微企業和“三農”等經營主體,促進穩崗擴崗,積極服務縣域特色產業,實現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支持就業創業協同聯動。
曾圣鈞表示,銀行應充分把握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規范發展的政策機遇,加強合作與服務,借助擔保機構的專業優勢和風險分擔機制,加力為小微企業和 “三農” 主體提供融資服務。開發更多適合小微企業輕資產特點的信用貸款產品,降低對抵押物的依賴;推出符合農業生產周期的涉農貸款產品,根據農作物生長周期設置還款期限;為客戶提供便捷、高效的線上化金融服務。
來源:金融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