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槐林五月漾瓊花,郁郁芬芳醉萬家。”當暮春的微風輕柔地拂過大地,空氣中悄然彌漫著一縷縷清甜,那是槐花的香氣,帶著熟悉的清甜撞進鼻腔,槐花開了。那抹溫柔的香,裹挾著時光的碎片,將記憶深處的畫面一一喚醒,在心底泛起層層漣漪。
父親是知青,青年時候從鹽場下放到灌云縣四隊鎮的一個小鄉村。兒時的記憶里,鄉村老家院子里有棵粗壯的老槐樹,枝椏如虬龍般向四方伸展,撐起一片濃蔭。每當槐花初綻,米白色的花串綴滿枝頭,宛如繁星點點,在陽光下閃爍著細碎的光。微風拂過,花瓣簌簌飄落,像一場輕柔的雪,院子里便氤氳著醉人的清香。
槐花盛開的時節,是我們這些孩子們最快樂的日子。放學后,我和小伙伴們總是迫不及待地奔向老槐樹。膽大的孩子手腳并用,“噌噌”幾下就爬上樹干,騎在枝椏間,晃悠著雙腿,伸手摘下一串串槐花,再往下一扔。樹下的女孩們便嘻嘻哈哈地爭搶,撿起那帶著露水的花串,輕輕放在鼻尖,貪婪地嗅著,笑容比槐花還要燦爛。有時,我們還會把槐花編成花環,戴在頭上或者脖子上,扮作童話里的人物,在樹下追逐嬉戲,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院子。
槐花還是餐桌上的美味。母親總是趁著槐花鮮嫩時,采下一大筐。她將槐花洗凈,拌上粗面粉,撒上鹽和蔥花,做成餅,放在灶火鍋邊慢慢的炕熟。不一會兒,廚房里就飄出陣陣香氣,那是槐花與面粉融合后獨特的味道,樸實中帶著清甜。出鍋后,再抹上一點香噴噴的葷油,一道美味的槐花餅就做好了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上一大塊,狼吞虎咽地吃起來,母親看著我吃餅的樣子,眼里滿是笑意,不時叮囑我:“慢點吃,別噎著。”除了槐花餅,母親還會用槐花包餃子、煮粥,每一種做法都讓我回味無窮。那些槐花做成的美食,承載著濃濃的母愛,也成了記憶中最可口的味道。
老槐樹下也是大人們休憩的好去處。農忙過后,鄰居們總愛搬著小板凳,坐在槐樹下乘涼。他們搖著蒲扇,嘮著家常,說說今年的收成,聊聊村里的新鮮事。午后的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在地上,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,偶爾有幾只麻雀在枝頭跳躍,嘰嘰喳喳地叫著,為這份閑適增添了幾分情趣。老人們則坐在一旁,瞇著眼,慢悠悠地講述著過去的故事,那些泛黃的歲月,在槐花的香氣里,仿佛又鮮活了起來。
后來,父親回到了鹽場,我們全家隨遷,我離開了鄉村,生活在了鹽場。在一望無垠的海水世界里,再也看不到老槐樹,聞不到那熟悉的槐花香。每當槐花盛開的季節,我總會想起兒時鄉村老家的院子,想起樹下的歡樂時光,想起母親做的槐花美食。如今,菜市場和超市的貨架上也有賣槐花的,新鮮的,或者真空包裝的,也不貴,但似乎總缺少一種味道,總比不上記憶里的鮮活。記憶里的那抹槐花香,成了我對鄉村最深的眷戀。母親用我從菜市場里買來的槐花,為我做了我最喜歡吃的槐花餅。吃著熟悉的美食,看著年邁的母親滿頭白發和爬滿眼角的皺紋,我突然明白,槐花香里不僅有童年的歡樂,故鄉的記憶,更有割舍不斷的親情。
又聞槐花香,那是時光的味道,是故鄉的呼喚,是心靈的歸處。時光流逝,無論歲月如何變遷,那抹槐花香都將永遠留在心底,溫暖著我的一生。(楊祖兵)